多年以来,中国的环保民营企业走过的路,有些特别。
与部分垄断行业市场“壁垒”有所区别的是,环保产业面临的准入门槛,并非牢不可破。
早在数年前,很多企业就将目光聚焦在了这个产业上,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出台和加严,更是激发众环保企业,敏锐抓住政策红利,高歌猛进、极度扩张。它们在政策驱动下“疯长”着,偏离了价值本质。
一位亲历环境产业变革的环保民企人士用“红极一时”来形容当时的行业盛况。
但好景并未持续太久,环保民企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难题。
资金债务,便是*大的问题。
引入国资,是不止一家民营环保上市公司做出的选择。对于他们,这次“转身”意味着将找到另一个出口,一条不错的出路。
果然,他们中间,有的已然走出了艰难时刻。当电力、石油气等行业的相关民企,还在翘首等待更多的参与机会时,包括清新环境在内的很多民企,已开始朝着“转身”后的方向行进。
1月8日,面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的问询,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圈画出一幅新的发展蓝图。他表示:“现在我们已是一家国有控股的混合制企业,未来希望发挥国有平台的资源、资金优势,以及原来上市公司的管理、技术优势和市场化运营机制,为环保企业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新路。”
2020年伊始,站在宏观经济新的发展节点上,李其林已做好了新的准备。面对新的顶层政策,他希望迎来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未来清新环境还将打破更多隐形壁垒,接受更多挑战。
毕竟,这场延绵数年,关乎整个环境产业兴衰的民营环保企业的经济功课,还没有结束。或许不久,又将迎来一次“大考”。
从兴盛到低潮
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环保民企也有过抓住政策利好带来的机遇,走过了一段高歌猛进的扩张期。
“就在几年前,特别是2015年、2016年,整个产业红极一时。”一位民企人士说,“外面企业进入环保行业,基本上是‘跑马圈地’,甚至国企转型要进来,也主要靠低价中标,这在当时是个很热的现象。”
彼时,环保PPP处于“发烧”状态,虚火过热。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各地陆续公布和推介的PPP项目超4000个,总投资达5万亿元,给环保民企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它们尽享这场PPP盛宴。
广证恒生环保行业研究员介绍,2014年新三板环保企业是58家,2015年增至190家,增幅228%,总成交额也由2.14亿猛增至73亿元。截至2015年12月,仅固废领域发生及拟进行的并购案例就有42起,涉及交易总金额超160亿,比上年同期增长60多亿元。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环保产业销售收入1.35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17.4%。“十二五”以来,中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速约26.9%,2016年销售收入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万亿级”产业。
但在2018年,PPP一刹车,很多环保企业由于“弹药”匮乏而遭受重创。
前述民企人士用“寒冬”向记者解释环保民企受到的掣肘。他直言,这主要是此前盲目扩张、金融加杠杆所致,这两年到了还债期,资金链出现问题,甚至频现爆雷。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环保产业的大爆发就意味着透支未来。
低潮仍未度过。对于多数环保民企而言,这种“寒冷”格外刺骨。业界感到一度困惑。
成立至今已近20年的清新环境(002573.SZ)是其中之一。尽管是大气污染治理领域龙头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超百亿,但同样在此轮低潮中遇挫。
同样遇挫的还有碧水源、启迪桑德、中金环境、东方园林及博天环境等,他们中有的选择转让控制权与国资合作,有的正在谋求国资支持。
复盘:引入国资背后
如同其它环保民企,清新环境的身份也在去年悄然发生了改变。“80后”李其林正是公司“转身”后的新任总裁、董事会秘书。此前,他曾担任公司投资总监、总裁助理、副总裁等。
他对公司此举深有感触。他说,一年来,金融去杠杆和控股质押、应收账款较高、现金流不好、融资受限等,都给企业造成了相当大压力。
这是清新环境引入国资的主因。
新时代证券环保行业分析师邱懿峰说,“国企并购民企,或是国企参股、控股民企,至少在上市公司是越来越多了。”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巡视组组长赵华林说,央企进军环境产业,是其社会责任。有很多民企过去搞PPP,出现了问题,现在央企进入解决了一些机制、资金问题,形势有所缓解。
他介绍,当前央企中有近50%或以上都建立了环保板块,并购在加速。但都搞环保又面临新的市场竞争及整合问题等。进行混改是央企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9年5月,清新环境实控人变更,四川发展入主,成为第*大股东。公司创始人、原控股股东张开元旗下公司退居第二大股东。
公告显示,清新环境控股股东北京世纪地和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世纪地和”)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直接持有的2.74亿股公司股份,占比25.31%,转让给四川发展国润环境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润环境”)。去年7月初,过户手续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已变更为国润环境,实控人由张开元变更为四川省国资委。
世纪地和是张开元的家族公司,原持清新环境4.9亿股,占总股本的45.31%;张开元持有世纪地和65%股权,为实控人。
国润环境现已更名为四川发展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川发环投”),其全资控股股东为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四川省国资委全资子公司。而川发环投是四川发展重点打造的生态环境产业投资平台。
股权转让后,张开元家族已淡出清新环境。
截至2019年三季度,清新环境总资产1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48.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0亿元。“转身”两个月后,清新环境获得了来自四川国资体系8亿元借款,年利率不超7%。李其林称,这对公司短期流动性起到了很大支撑。
其引入国资亦是出于大股东短期股权质押。截至去年4月,世纪地和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处于质押状态的已近98%。1月8日公告,世纪地和将其所持清新环境部分股份办理了解押手续。但目前其累计质押数占其所持股份的99.75%。
清新环境重点业务是火电业超低排放改造,如烟气脱硝、脱硫、除尘及投资、运营等。目前也在开始布局钢铁业、焦化业的环保治理项目。
财报看,近三年,至2019年三季度,清新环境净利均出现同比下滑,去年前三季营收同比减少26.95%;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减少三成以上。2017年、2018年财务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04%、21%,原因系融资成本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
一位环保专家说,一些民企引战成功后确实缓解了资金压力,四川发展凭借资金、信用优势解决了清新环境眼下困难,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堆积下来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能解决。
民企的担忧
述环保民企人士看来,目前行业核心问题并非市场准入“壁垒”,更多则是资金债务危机。“这确是前一波债务或融资环境偏紧导致的,资金面压力加大并传导下来,回款减少。”邱懿峰认为,环保民企担忧*多的正是资金。国企融资成本基准利率往下浮,民企一般上浮10%-15%,利率成本与国企比不了。一般做环保项目个人自有资金占30%,其它向银行借款70%,就差出很多利息。
而国资在资金、授信上有天然优势,但很多民企却行至还债峰期,难以兑现,信用等级下调,银行抽贷,进一步融资遇阻,被迫引入国资,被国企并购。“这样,由央企国企来背书,其信用等级才得以上升,*终降低融资成本。”前述环保民企人士的分析一针见血。在他看来,民企迈出这一步,目的正是为了增信。
1月8日,李其林向经济观察报透露:“我们本次计划发一期新的绿色债券(已公告),获得了四川发展旗下担保公司的担保,债项评级从AA变成了AAA,预计发行票面利率和总成本就会比较低。”
按照预期,此后清新环境中长期融资成本会逐步下降,省下来的变为利润,亦可反向为四川发展提供投资回报。
前述环保民企人士称,“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税收、GDP、技术创新、就业等方面虽贡献突出,但仍担忧被市场有形无形的准入障碍挡在门外,尤其是在项目招投标、信贷融资等关键领域。有的看似没有门槛,实则很多。”
他介绍,很多重大工程项目主要是有实力的大型央企或国企承接,民企中标率较低,有的是国企中标后将部分项目分包转包给民企做。这与项目招投标时设置的企业资质、工程业绩、专业要求等诸多条件限制有关。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广东一些地市实地调查了解到,在黑臭水体整治上,地方政府会优先考虑选择省内国企,如广业环保。所以政府信任度颇为关键,并不一定重点考虑民企技术优势和性价比,而首先倾向于地方国企、大型央企。“不过,都是国企来做,也不现实。”邱懿峰说,相反,民企参与会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各自优势。未来民企在环境治理上的力量不容忽视。
如何破解?
新政来了。
2019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出台,要求进一步放开民企市场准入。尽管没在准入上明确点出环保行业,但在诸多方面如减税降费、融资增信、破除隐性壁垒、清理拖欠账款问题的解决上,给环保民企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甚至对其他行业的民企来说,意味着更多机遇,会随之到来。其实新政出台前,部分民企已开始探寻新的路径以及更多能公平站在宏观经济发展端口的机遇。
邱懿峰认为,今后国家应该会进一步加大对民企支持力度。在效率上,有时民企还要高一点,包括后续运营和维护。技术创新上,民企的力度也要大一些。
在本次采访中,李其林多次谈到技术创新,他深知这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意味着什么。在他眼里,“只有坚持技术创新,才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根本动力,才能将企业营收变成坚实的利润”。
身为公司的新任总裁,他考虑*多的是,如何发挥国有平台优势,结合原来市场化优势,让两个不同成分更好整合起来。他设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公司打造成一家集咨询服务、科技创新、工程建设、投资运营为一体的综合环境服务商。
他表示,下一步内部要做好管理提升、组织架构优化、团队培训培养、体制机制完善;外部做好股东、客户、合作方、供应商等资源的整合。“环保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参与者越来越多元,新模式也会产生。未来要整合内外资源,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和营收。”
瀚蓝环境总裁金铎认为,民营环保企业首先要找准战略定位,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同时进行广泛结盟,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
邱懿峰说:“今后如果民企融资成本与国企相当,就算是拿项目优先程度不同,民企亦可通过效率提高和技术创新创造更多利润,也能活得很好。”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环亚环保”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ythyhb.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及时删除内容。